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金門金沙景點】陳德幸洋樓、睿友學校、陳清吉洋樓 | 歲月也帶不走的美麗洋樓
金門是一個移民社會,據《金門華僑誌》紀載,金門物資缺乏,可耕種的土地有限,與廈門僅咫尺之遙,所缺物資需靠廈門援引,因此無地可耕者,除了以海捕為業或與廈門生意往來外,有一部分的人也會出海至南洋謀求生路,雖然最早的出海時間已未可考,但從文獻來看,移民南洋大多集中於19世紀中至20世紀初。金門人移民海外,多數是為生計,唯獨1937年至1945年間日軍佔金,是因戰爭之故而離鄉。
雖然金門外移人口眾多,但還是有些人期望有朝一日能衣錦還鄉,且受到華人傳統價值觀影響,若有餘力就會返鄉置產,尤其1920-1930年代最為高峰,主要原因是當時全球經濟危機,為避免受到所在國家的波及,企業結束經營,再加上美元貶值,有利於資金匯回國。其實很多在外經商致富的金門人,都會將資金匯回國,也會在家鄉置產,根據統計,民國38年(1949年)以前金門就已經有超過161棟洋樓。在當時,中西合璧、華洋雜處的建築在富人之間蔚為風潮,因此至金門旅遊除了閩南建築、軍事建築外,也可以看見許多建造富麗的洋樓。
陳德幸洋樓
陳德幸洋樓建於民國15年(1926年),位於碧山聚落入口處,是金門東半部最早的洋樓,一樓為紅色砌磚牆面,二樓則為抹灰壁面,中間塔樓的出龜設計為此洋樓最大特色。仔細端看突出的塔樓頂端有兩隻石獅子,牆面上雕刻著十二生肖的浮雕,除了中式元素浮雕外,亦有大象及棕梠,可見深受南洋影響。
陳德幸於日本佔據時期舉家遷出金門,直到光復後才回到洋樓居住,又於民國45年(1956年)遷居台灣,而這棟洋樓就一直荒廢至今。由於陳德幸洋樓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能夠體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也有建築史上之意義,逐於民國92年(2003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陳德幸洋樓Information
-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碧山1號
睿友學校
在距離陳德幸洋樓幾步之遙的睿友學校,是以捐贈人陳睿友命名。
陳睿友從小隨親戚至南洋發展,開設的商行「金和美」因經營有成,累積不少財富,臨終前將遺產分配給後人,並撥一筆款項做為教育之用。民國23年(1934年),其後人委託同宗的陳德幸先生以兩萬元籌辦學校,免費提供鄰近聚落的孩童就讀。民國26年(1937年)因日軍佔領而停課,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復校,但國民政府遷台,校舍又被國軍徵做營房再度停課,中間不斷復校又停課,直至民國47年(1958年)安瀾國小建立後轉為村公所使用,但村公所隨後又新建辦公室,睿友學校就形同荒廢。不過由於睿友學校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且能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且具稀少性,於民國95年(2006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並由政府撥款修復,目前由碧山東店社區營造協會經營,並規劃為藝文展示空間。
▲牆面的彩繪塗鴉。
在睿友學校旁的建築壁面,有畫上可愛彩繪塗鴉,是由藝術家劉瑞琪與當地志工、學童所共同完成,總共有10幅,有機會到附近可以四處逛逛找找找喔!
這一帶除了中西合併的洋式建築外,也有許多保存良好的閩式建築,相當值得一探。
睿友學校Information
陳清吉洋樓
陳清吉洋樓離睿友學校約300公尺,它是《軍中樂園》主要拍攝場景之一,二樓的鐵窗更是IG網紅景點。
陳清吉年輕時隨著父親的結拜兄弟陳紫車至新加坡做學徒,長大後與人合夥做生意,之後獨資「和通商號」而致富,經商成功的他也非常照顧同宗,僱用親戚任職於商號。
若依照google map的指引前往,會發現大門深鎖,但稍微探一下旁邊的路,有一個側門可以進入。
民國17年(1928年)陳清吉返鄉籌建這兩層半的洋房,建造的木頭、磚材及建築師皆來自泉州,耗時3年多,於民國20年(1931年)落成。這棟「三凹壽」、「二落」及「左右護龍」的洋樓內有12間房,屋前有一個寬闊的內埕,建築頂端的山頭是花瓣的形狀,相當典雅。
除了高大雄偉的主建築外,左右兩側也各有門樓。
進入室內前,在門楣上有「武功派衍」及「相國遺澤」的字樣,大門左有兩側對聯「蝸廬竣曰苟曰苟又苟曰,矮屋成於斯於斯復於斯」即是陳紫車所提。遠遠看,門前裝飾了許多浮雕文字,有別於其他洋樓之氣質。
走入室內,可看見兩個拱門,兩側壁面也裝飾了一樣的花磚,若從畫面中間拉一條線,可看出是一個對稱的格局,這也顯示出了華人在建築上左右對稱的觀念。
牆面上裝飾了花卉和水果的花磚,「陳清吉洋樓」的匾額上蓋滿了灰塵,置落於地,可見這裡已經荒廢了許久。
從拱門走進,兩側廊道各延伸出房間,廊道盡頭拱門頂端,是融合了西方元素的彩繪花窗。
房間內依然保有床架及木櫃,可惜人去樓空,傢俱早已殘破,牆面上開了許多窗戶,窗戶設有防盜鐵欄,不僅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能防止盜賊攀爬入內。
烹飪佳餚的廚房位於戶外,雖然爐灶依然保持完好,但可以看出已經許久未有人使用了。
再往內走,是擺上了一個木頭桌的中庭,久未有人居住,中庭儼然成了雜草的住所。
仔細看,可發現樓層間的壁面也鋪滿了很多美麗的花磚,可見當年建造時真的非常用心。
穿過中庭,依照閩南建築的格局概念,應該就是大廳,也就是供俸祖先的地方,但是木頭柵欄深鎖,無法進入。
窗戶及牆面隨著歲月流逝,都已經逐漸斑駁。
走上二樓,走廊全是掉落的磚塊及木頭建材。
斑駁的綠色牆面,已露出內部的紅磚,樹根衝破水泥牆,緊緊攀附,因年久失修而帶廢墟感的區域,也是IG熱門打卡景點。
一大面的綠色防盜鐵窗,融合了西方元素,陽光撒下,將室內照得明亮。
站在這片鐵花窗前,不管怎麼拍都超美,而且這裡也是IG上相當熱門的拍攝景點喔!
最頂樓是半層的閣樓,我們走在通往三樓的木梯時,已有嘎嘎聲響,三樓水泥牆面裂痕累累,用木頭鋪成的地板,因為年久失修,結構損毀,看起來有點危險,若要踏上頂樓要格外注意安全。
老舊的床架孤獨地擺在閣樓,反覆看著每天的日昇日落,獨自經歷春夏秋冬。
民國38年(1949年)以後,洋樓被國民政府徵用,一直到80年代末,國軍正式結束戰地任務後才停用。由於陳清吉洋樓具有歷史及建築史上之意義,民國94年(2005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後記
金門有許多具有特色的洋樓,從建築外觀即可知,當時在建造時皆花費了許多心血,而這種中西合璧的特色洋樓在台灣較少見。可惜洋樓主人都因諸多原因搬離,人去樓空又缺乏修繕,以致漸漸成了廢墟,若能將其好好打理,整理成民宿或是餐廳,應該也會滿受歡迎的。
陳清吉洋樓Information
-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大山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