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金門金湖景點】八二三戰史館、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 在未來訴說那烽火連天的故事
八二三戰史館於八二三砲戰後的30週年,也就是民國77年(1988年)正式開放民眾參觀,主要是紀念在戰火中逝去的將領官兵們,以及讓後人更加了解當年烽火連天的日子裡,金門走過的血淚回憶。
就官方公布的資訊,館內共分為12區,展覽了許多當時的文件、遺物、照片、模型等物品,將砲戰的始末整理成最完整的紀錄,也讓我們理解,八二三砲戰並非只是歷史課本上的名詞,而是金門人用生命與意志力換來的歲月。
▲入口意象區。
博物館的玻璃門緩緩開起,是一整面的入口意象區,以拼接方式將老照片展示,大大的砲口對準海峽另一端,轟隆砲響,將我們拉進舊時光裡,海岸邊上軍人奔跑,斷垣殘壁中百姓哭聲繞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緊接著就是國共內戰,二戰時消耗了國民黨過多精力,因而在國共兩黨之爭時國民黨節節敗退,最終不敵共軍侵襲,陸續撤退到台灣,期間兩岸爆發大大小小的軍事衝突,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尤為知名。1954年國民政府與美國簽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內容是否包含金門、馬祖等外島,美方始終未明確表態,但有人說毛澤東下令砲轟台灣沿岸島嶼,就是為了測試美國底線。
八二三砲戰號稱「第二次台海危機」,是指1958年至1979年發生於台灣海峽上諸多島嶼的一系列戰役總稱。1958年8年23日17:30,解放軍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一聲令下,砲兵隨即對金門展開猛烈攻擊,短短44天,僅半個台北市大的金門落下了48萬顆砲彈,無論數量或密度,都可在戰爭史上勾勒一筆,幾乎快摧毀整個金門。
金門孤懸海上,鮮少高山屏障,起伏的花崗岩和花崗片麻岩地形適合開鑿隧道,將軍事防禦深藏地下,1956年軍隊開始著手開鑿坑道,強化工事,因此在金門隨處可見當時作戰用的防禦坑道。
館內亦擬做了坑道,展示著八二三砲戰的歷史傷痕。
砲火攻擊之初,中共政府曾稱「最多10天拿下金門」,但一直打到10月都未能順利攻下。同年10月5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表示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砲擊7天,又於10月25日發布《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雙日停火」,也就是「單打雙不打」的攻擊戰略,金門人回憶,只要一過了00:00的單數日,砲彈就準時地從對岸飛過來。
砲戰初期主要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轉為封鎖海運線,圍困金門。連續20年的戰火攻擊,金門早已殘破不堪,許多建築倒塌難以修復,此波戰火從1958年持續到1979年,直到中共於1979年1月1日和美國建交後才正式宣布停止砲擊。
國軍以登陸艦突破了共軍的砲火,順利完成補給任務,而當時的情景也用模型做了出來。
珍貴的影片畫面,在螢幕裡反覆播放,穿過擬真坑道,猶如經歷了一場戰爭。
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玻璃櫃裡,各類文件手稿靜靜躺著,每一份稿件都曾經傳達過重大命令,但再輝煌的過去如今也都成了歷史筆墨。
這些東西在當時人民眼裡或許是那麼地微不足道,但現在卻成了烽火歲月裡的書籤。
誰的制服被留了下來?代表光榮的旗幟及榮譽章也都不再耀眼。
戰役期間,僅限於金門地區流通的貨幣,以及金門與台灣之間的出入境證,翻轉時空,當時的金門似乎成了另一個國度。
八二三砲戰在金門落下了60餘萬顆砲彈,用砲殼製成的菜刀也成了曾經的特產,但鋼砲目前已消耗所剩無幾,用鋼砲製成的菜刀也很少見了。
繞了一整圈,看過了沉痛的歷史,最後可以至中庭的陽光咖啡廳沉澱休息。
走出博物館前,別忘了抬頭看,國民黨黨徽就鑲在天花板裡,可以看出過去黨國時期宣揚黨之偉大,而我國也一步步朝向更成熟的民主邁進。
館外正門兩側,忠烈將士之名刻劃在石壁上,謝謝他們以及未登錄名冊的殉職官兵們,沒有過去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安穩、開放且多元的中華民國。
▲正門左側展示了當年的主力戰鬥機F86軍刀機。
右側停放了在海陸間穿梭自如的兩棲登陸運輸車,可見當時是海陸空三軍聯合,共同保衛國家。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在八二三戰史館的旁邊,就是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兩館比鄰而建。
走入館內,俞大維先生的半身雕像微笑著佇立眼簾,左右對聯「經文緯武奇男子,特立獨行大丈夫」即可得知,他是位文武雙全的奇才。
俞大維先生是誰?或許很多人沒聽過他的名號,但他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長達10年之久,而且是目前唯一一位設有紀念館的國防部長。
俞大維先生是浙江紹興人,清光緒23年(1897年)出生,為曾國藩的外曾孫,畢業於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班,因為成績優異,獲得哈佛大學獎學金資助,之後又於德國柏林大學攻讀數理和哲學,留德期間,逐漸轉向彈道研究,進而成為了彈道學專家,也於此時奠立了兵學基礎。
俞大維在擔任國防部長期間,爆發了八二三砲戰,他有條不紊地整肅軍隊,帶領將士走在戰火最前線。戰役期間,在金門視察的俞大維,因不畏砲火,曾差點殞命共軍砲彈之下。
▲模擬俞大維先生書房一景。
雖然俞大維先生大半輩子都與槍砲為伍,但卻不忘讀書,愛書、藏書之多,從館內收藏了許多書籍便可知其一二。
除了介紹俞大維的生平以及戰爭期間對國家的貢獻外,也展示了他獲得的各式勳章。
從軍服到便服,在1965年初,俞大維先生因病辭任國防部長,之後轉任總統府資政,1993年7月8日病逝,結束了戎馬一生。他生前最後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將骨灰撒在金門海域,永遠陪伴在八二三砲戰陣亡的弟兄們。
✎後記
八二三砲戰是一段沉痛的歷史,更是金門人無法抹滅的傷痕,那砲火攻擊的日子誰都不願再經歷,但風風火火終究要回歸平靜,望此後一切平安,歲月靜好,戰爭不再,沒有傷痛。
八二三戰史館、俞大維先生紀念館Information
- 地址:金門縣金湖鎮安民村1之11號
- 電話:(082)330-599
- 營業時間:08:30-17:00
- 導覽時間:09:00/10:00/13:30/15:0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