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aolazylife.tw/wp-content/uploads/2023/11/me.jpg)
![](https://biaolazylife.tw/wp-content/uploads/2023/11/me2.jpg)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西螺仰賴濁水溪而生,過去曾是台灣的農業重鎮,也是相當重要的水陸轉運中心,而當時在西螺地區,最熱絡的商業交易場所就是現在的延平路,從日據時代留下來的142棟街屋,彷彿重回時空,將延平老街封存起來。
西螺不僅是農業重鎮商業繁榮,從清末開始就自產醬油,丸莊、瑞春、大同等醬油品牌,皆是從西螺發跡,其中丸莊醬油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延平老街上亦有其觀光工廠。
▲丸莊醬油第一曬缸埕。
🔗點此連結 【雲林西螺景點】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 百年堅持手工釀造黑豆醬油
在延平老街,放眼望去幾乎為二層樓建築,門窗也呈現瘦長型,使用的建材為洗石子,2樓的陽台屬於三開式建築,意即中間為門兩旁為窗的設計,但這棟三層樓的建築特別明顯,「金玉成商行」在老街上特別突出。
這棟鐘樓建築曾是同一家族所擁有,因此可以看到外型立面為三間一體,當時很流行將屋主及店種刻在立面山頭上,因此從鐘樓很明顯就能了解,過去這棟建築是經營鐘錶業。
▲貓頭鷹造型窗沿。
仔細看,在鐘樓下方為貓頭鷹造型的窗沿,貓頭鷹的日文為「ふくろう(fukuro)」與「福」字音相近,因此也有「福來了」之意。
廣合商行為林泉合所創設,主要經營雜貨、鹽糖、布匹等,生意做得有聲有色,至下一代,林家三兄弟更創立了廣合洋行,是開創西螺洋貨的先驅,代理的洋貨更是不勝枚舉,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代理「哈雷機車」,最廣曾於台北、香港、上海等地開設分公司。
在東市場沒落後,週邊商家生意也大不如前,一家家逐漸撤離,老建築也缺乏維修。但在政府單位修復過後,目前由台灣永豐米糧行經營管理,以販售雜糧為主,雖看不見過去洋行的繁榮,卻可以從新的經營模式看到建築新的生命。
內部保留了當時許多當時老屋的味道,中庭區域也放置了許多懷舊物品。
無論是留聲機或大同寶寶,都是那個年代存在過的記憶,這些美好的記憶透過物品保留了下來,只是物主何去?不由地為生命升起一抹感慨。
來到延平老街,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東市場」,過去曾是西螺最重要的南北交易場所,帶起了西螺的繁榮,但後來因為政策改變,中央市場的興建以及西螺市區往西發展,東市場日漸沒落,地位大不如前。
2009年東市場修復完成,西螺鎮公所與螺陽文教基金會合作,逐步發展文創產業。因此現在來到這兒,只能透過想像模擬過去人聲鼎沸的市場,現在文創店家進駐,已經看不出原本市場的樣貌了。
在東市場後面,某棟建築1樓的三角處,有這麼一間小店,店面吸睛度不高,但來往人潮卻吸引了旅人注意,尤其是假日,排隊人潮更勝平日。
▲水餃 NT$30
這裡的水餃不同於那種白色麵皮包上肉餡兒的,彪彪覺得與其說是水餃,不如說是水晶餃。
一整顆超大水晶餃,裡面包有肉末、筍乾等料,皮Q餡兒香,西螺不愧是米的故鄉,連水晶餃都如此美味。
▲油麵(湯) NT$35/燙青菜 NT$35
吃起來如同想像中的湯麵,但油蔥味滿香的,因為本身喜歡油蔥的味道,因此還是推一把。(笑)
▲燙魷魚 NT$50
這裡的東西清一色都銅板價,每道餐點都不超過60元,在物價不斷上漲的年代,還可以維持這樣的價錢,真的非常佛心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