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正式進入日治時期,日本治理台灣初期積極興建縱貫鐵路,西元1908年(明治41年)鐵路開通,客貨量大增。西元1919年(大正8年),為了解決苗栗與台中之間,因坡度陡及彎度大所產生的滯貨問題,總督府鐵道部著手建設平緩海線計畫,疏通竹南至彰化的線路,並於兩端點附近的新竹和彰化設置機關車庫。
彰化是台中線、海岸線的分歧點,亦即今日山線與海線的南端起點,為鐵道運輸的樞紐地位,因此在此設置列車調度機關庫,並成為機關車的維修重鎮。彰化扇形車庫1922年初建之時,原只有6股檢修股道,意即只有6座車庫,1933年擴建為12股,為現今之況。
▲每一股車庫皆有一個編號,共計12個編號。
隨著時代變遷,動力進步,火車從蒸汽動力、柴油動力一直到現在電氣化,而扇形車庫當初建立之時是專供蒸汽火車頭維修之用,車庫設計不利於架設電線,因此蒸汽火車退役之後,扇形車庫也漸漸失去了作用,進而遭到拆除或改建的命運。
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台,當時對日本治理遺跡有著不小爭議,加上扇形車庫已不敷使用,鐵路局本想拆除並興建電車基地,經文史工作者、地方人士及鐵道迷遊說奔走,最後才得以保存。迄今為止,彰化扇形車庫仍有進行維修作業,成為台灣唯一,也是世界少數仍持續運營的扇形車庫。
因地位重要,保存完整,能表現當時營造技術流派之特色,且具稀少性不易再現等因素,於民國111年8月1日指定為國定古蹟,由文化部文資局負責管轄。
這裡設有一個景觀台,可以眺望整個扇形車庫,除了在火車前與之合照,還可以從景觀台拍到大景,是許多人爭相拍照之處。
扇形車庫為服役狀態,檢修股道內仍擺放著蒸汽火車頭,每輛車頭都有屬於自己的編號,其中有三台威風凜凜的黑色火車頭超引人注目。
▲背景黑色蒸汽火車頭為DT668。
黑色蒸汽車頭CK101為1971年(大正6年)製造,1979年6月鐵路電氣化後停用,經台北機廠七個月整修,1998年6月9日復駛成功,完成環島鐵路懷舊之旅後進駐扇形車庫,是我國第一輛成功復駛的蒸汽火車,另二輛蒸汽火車CK124、DT668整修並成功復駛後,也進駐扇形車庫。
扇形車庫以調車轉盤為中心,發散角度約99度所構成的扇形平面,由於蒸汽火車只能往前單向行駛,不似柴油或電力車頭可雙向行駛,因此蒸汽車頭需要透由調車轉盤,在轉台上迴轉才能將車頭轉回前方。目前車庫尚保有維修功能,若幸運的話,有機會現場看到車頭入庫維修或離庫出勤。
▲調車轉盤。
▲調車轉盤設有高壓電,禁止進入。
雖然看到火車值勤、維修是可遇不可求,但可以提供台鐵貨物列車彰化到點時間,但這都是表定時間,僅供參考,還是以現場調度為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