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我是彪彪,喜歡到處走走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照,用文字和照片記錄走過的足跡。旅途中,從一人到兩人,再從兩人到三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記錄,每篇文章都能回味過往。但我也常常喜歡懶廢在家,我的生活跟多數人沒有不同,只是想用文章記錄生活並與你分享。( 更多關於我 )
來到威尼斯已經是21:30,安頓好住宿早已夜幕沉沉,伴隨著潟湖流動水聲,緩緩走入夢鄉。隔天一早,我們趕第一批體驗貢多拉船,參觀了絢麗的總督宮,威尼斯之旅的第二天也是相當充實。
【義大利蜜月之旅】威尼斯本島行程總覽 | 搭乘貢多拉遊覽,私房景點公開推薦。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後,義大利北部遭日耳曼民族入侵,一群來自羅馬的失根難民,來到亞得里亞海間的潟湖,以捕魚、製鹽與海上貿易維生,漸漸發展成為自治城邦。西元697年,威尼斯選出了首位總督(Doge),也代表著威尼斯政治體制誕生。威尼斯憑藉地理優勢與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緊密關係,站穩地中海貿易強權,最終發展為威尼斯共和國。
威尼斯共和國於10-15世紀最為強盛,但隨著鄂圖曼帝國崛起和地理大發現來臨,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拿破崙攻下威尼斯,為千餘年的共和國劃下句點。
在義大利語裡Doge是指威尼斯統治者,音譯為「道奇」,屬於職位名稱(名詞),而Ducale則是形容詞,用來描述與總督相關的建築或物品,因此「總督宮」(Palazzo Ducale)又稱為「道奇宮」(Doge’s Palace)。
總督宮位於運河畔,附近有許多知名景點,蜿蜒的巷弄更藏著許多特色小店。彪彪將週圍必逛景點以及我們住的飯店列出,有機會到威尼斯時可以參考看看。
彪彪幫大家找好各類組合套票囉,提前線上購票,免去排隊等待,把省下來的時間來悠閒細品威尼斯。
名稱 | 票價 | 內容 |
---|---|---|
總督宮門票 | 約NT$2200![]() | 1. 快速通關門票。 2. 英語湊團導覽。 |
總督宮+博物館門票 | 約NT$1500![]() | 1. 總督宮、皇宮(科雷爾博物館)、國家考古博物館、馬恰納圖書館免排隊票。 2. 旅遊指南及建議行程詳細地圖。 |
總督宮+聖馬可大教堂 | 約NT$2700![]() | 1. 總督宮快速通關門票。 2. 聖馬可大教堂。 3. 英語湊團導覽。 |
※依匯率不同價格可能會有變動。
總督宮始建於9世紀,現存建築主要建於14-16世紀,融合了哥德式、拜占庭與文藝復興風格。它曾是總督官邸、政府機關與法院,走過嘆息橋與監獄相連。
進入總督宮前我們會先經過麥稈橋(Ponte della Paglia),這座橋建於1360年,過去因碼頭堆放麥稈而命名。橋身設計是經典的威尼斯哥德式風格,其中最大特色是站在橋上可以眺望嘆息橋。
▲白色橋身設計優雅。
▲遠遠就可以看見嘆息橋。
▲抓緊時間趕快來拍一張。
▲左邊是同團姐姐拍的,很值得紀念。
正式進入到總督宮前,我們先在內庭集合,這裡是由聖馬可大教堂和總督宮所包圍起來的小廣場,集結了拜占庭、文藝復興與哥德式風格的建築。
▲望眼所去是聖馬可大教堂圓頂,右邊建築為舊行政大樓。
前方圓頂建築為教堂,屬於拜占庭風格建築,展現出了威尼斯共和國與東羅馬帝國之間的緊密聯繫。右邊是連結總督宮的舊行政大樓,屬於文藝復興風格建築,與總督宮哥德式建築形成對比,可以看出威尼斯不同時期的建築演變。
▲雕刻優雅的拱門。
▲木樑天花板及磨石子地板。
總督宮廊道保留了原始的木樑天花板及水磨石地板,不要看這塊地板跟阿嬤家地板很像,其實它最大的特色是沒有接縫,用大理石一塊一塊鑲嵌再拋光磨石。地板很薄,下面連接著木樑天花板,走在這有時還會晃動呢!
走過了巨人階梯來到黃金階梯,這是通往總督宮的主要通道,僅供貴族和重要官員使用,象徵通往權力核心之路。天花板鍍金浮雕屬於文藝復興風格,描繪了許多神話場景。
▲用金箔與浮雕裝飾的天花板。
▲每一處的雕工都超精細。
走過黃金階梯,緊接著就是四門廳(Sala delle Quattro Porte),因廳內設有四扇通往不同重要廳堂的大門而得名,主要是用來接待重要外賓和高級官員,為其稍作休憩之處。
四門廳內最著名的畫作就是提香的《安東尼奧.格里馬尼總督朝拜信仰》,創作於1575年至1576年間,屬於文藝復興晚期風格,提香創作這幅畫時已年屆遲暮,最後是由助手完成。提香的畫重視色彩,繪畫常以紅色為基底,因而被稱為「提香紅」。
▲提香畫作。
畫內右邊是威尼斯總督雙膝跪地,面向手持十字架的信仰女神面前,表達對宗教的虔誠。最左邊是聖馬可,手持書本紀錄耶穌箴言,獅子為聖馬可的化身。這幅畫是提香晚期作品,眼睛看不清楚,因此信仰女神的裙襬畫得有些紊亂。畫面中隱約可以看到威尼斯輪廓,象徵城市在庇佑下繁榮穩定。
穿過華麗廳門,我們就來到了委員廳,整個廳堂金碧輝煌令人嘆為觀止,主要是總督以及委員會召開會議之處,討論國家事務及接待外賓。
▲就算只是廳門也極其奢華。
▲廳堂相當大器且輝煌。
▲委羅內塞作品。
委員廳主要是由提香得意門徒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所設計。上圖油畫在講述1571 年勒班陀海戰後,時任總督維尼爾 (Sebastiano Venier) 向神明表達感謝的場景。
▲羅馬數字時鐘。
委員廳裡有一座以羅馬數字計時的巨大時鐘,細數總共有24格,由此可知16世紀威尼斯是採用24小時制的獨特計時方式,一天24小時會走完一圈。
參議院(Sala del Senato)主要負責制定國家政策,特別是在外交和財政方面。在威尼斯,總督無實權,所有的國家政策都是在會議上決定,參議院成員是由元老會選出,並由總督主持會議。
▲過去曾在這兒有過激烈辯論。
▲參議院成員們坐過的椅子。
▲黃道帶星座時鐘。
與委員會廳不同,參議院裡的時鐘是以星座計年,中央太陽符號為主體,週圍以藍色為主調,反映威尼斯與海洋的深厚聯繫,星座對應不同月份,完成一圈需要一年的時間。在兩個重要廳堂放置時鐘,展現了威尼斯精準的時間管理與對政務運作的嚴謹態度。
一路走到十人委員廳(Sala del Consiglio dei Dieci),此機構主要由10名貴族組成,權力高度集中,負責國家安全與司法審判。
天花板畫作也是委羅內塞的作品,與委員廳較為不同的是,這裡的畫作偏向莊嚴沉穩,氛圍肅穆。在拿破崙入侵後,部分畫作已被洗劫,存放於法國羅浮宮,在總督宮裡看到的部分畫作為仿製品。
▲正義女神雕刻與告密洞口。
右手持劍左手拿天秤,可以清楚得知這是正義女神的雕刻,雕刻下有一個方形洞口是「告密信箱」,任何人都可以透過此信箱匿名舉報,象徵無論被舉報或審判者的身分為何,十人委員應遵循公正判決。
從委員廳到十人委員廳,經過了三個政府權力廳堂,可能有人看得霧煞煞,彪彪整理了簡單表格做說明。
項目 | 委員會 | 參議院 | 十人委員會 |
---|---|---|---|
決策事項 | 行政與外交 | 立法與財政 | 國家安全與司法審判 |
權力層級 | 行政機構 | 立法機構 | 機密機構 |
組成人員 | 總督+6位委員 | 60-300名參議員 | 10名貴族組成 |
裝飾風格 | 明亮具有外交儀式感 | 宏偉彰顯統治權威 | 肅穆強調嚴密控制 |
前面是極度富麗堂皇,再往後走景象又不同,穿過網格鐵門,我們來到了兵器庫(Armeria),這裡主要展示過去打仗的兵器,小至手持劍,大到砲台都有,展品大約有兩千餘件,非常豐富。
▲威尼斯總督莫羅西尼。
兵器庫裡的雕像是威尼斯總督及軍事領袖莫羅西尼(Francesco Morosini),該總督最具爭議事蹟為莫雷亞戰爭時,領導軍隊攻打伯羅奔尼撒半島,不慎損毀雅典的帕德嫩神廟。
▲盔甲。
中古世紀生活條件不佳,食物供應不足,從現存盔甲可以看出,羅馬人身材嬌小,16至17世紀歐洲士兵的平均身高約160至165公分。現今義大利人看起來高大,除了生活品質提升,也是因為跟北方入侵民族融合,基因轉變而成。
▲古時候的大砲。
威尼斯的玻璃工藝世界聞名,8-9世紀開始萌芽,14-15世紀發展成熟,我們看到在總督宮這面圓形彩色玻璃花窗,玻璃中心凸起,有明顯的圓形紋路,這些都是透過甩動所形成的獨特圖案。
▲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七彩顏色。
▲從側面看還滿美的。
大會議廳(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約有400坪,應該是總督宮裡最大的廳堂,會議是由全體貴族組成,總督選舉或決策國家大事都會在這兒舉行。天花板的油畫主要是由委羅內塞、貝利尼(Bellini)與丁托列托(Tintoretto)完成。其中提香、委羅內塞和丁托列托是文藝復興後的威尼斯畫派三傑。
▲寬闊的大會議廳。
▲丁托列托的作品《天堂》(Il Paradiso)。
在大會議廳總督寶座後面的巨大油畫,是丁托列托的作品《天堂》,創作時間約落在1588-1592年,寬22公尺、高7公尺,是世界上知名巨大油畫之一。丁托列托注重戲劇性的光影和動態構圖,畫中超過500個人物,每位角色的姿態和神情都不同,使畫面充滿張力。
▲因叛變而被永久抹去畫像的總督。
威尼斯共和國總共經歷了120位總督,每位總督上任都會將其畫像掛至於大會議廳,其中有一個黑色畫框,是總督馬里諾.法列洛(Marino Faliero),因試圖推翻威尼斯共和國,建立獨裁政權而被斬首,在歷任總督畫像中永久抹去。畫框上的拉丁文是在提醒後人:「威尼斯共和國的自由與法治高於一切,即使是總督也不例外。」
▲聖喬治馬焦雷島。
大會議廳望出去,可以看到聖喬治馬焦雷島(Isol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島上以教堂和修道院聞名,許多宗教和藝文活動都會在島上舉行,例如威尼斯雙年展即是。
再往後走便是刑事法院(Sala del Magistrato alle Leggi),和前面幾廳比起來,空間狹窄且未有過多裝飾,主要是用審訊犯人以及決定刑罰之處,畫作以正義與國家榮耀為主題,象徵著法律至上的理念,往後走就連通嘆息橋再到監獄。
▲以前會在這兒審理犯人。
▲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羅《海王星向威尼斯獻上大海的禮物》。
提埃波羅是威尼斯洛可可時期的畫家,擅長以柔和色調與戲劇性光影呈現神話主題,畫中威尼斯被描繪成美麗的女王,倚躺在象徵威尼斯的獅子身上,手指向海神尼普頓,畫中的金銀財寶代表著領土和財富,傳遞了威尼斯神話。
犯人確定刑罰後,往監獄前會經過橋一座橋,望向窗外面對最後的自由發出一聲嘆息,因而獲得「嘆息橋」之名。
▲犯人從這兒望向外面。
▲從嘆息橋上可以看到剛剛經過的麥稈橋。
▲走過嘆息橋就會到達監獄。
▲關押犯人的監牢。
▲監獄非常地牢固。
監獄裡陰暗壓抑,石壁鐵欄毫無裝飾,冬冷夏熱的環境令人絕望,看著曾經囚犯在石壁上刻下的文字,感受出他們對自由的渴望。
▲囚犯所刻下的文字。
▲狹窄的通道令人感到壓抑,照片被拍糊了。
此拱門建造於1438-1422年間,由威尼斯著名雕刻家博尼父子所建造。佛斯卡利 (Francesco Foscari)是威尼斯在位最久的總督,他在位期間帶領國家達到了巔峰,拱門也因其而命名。對稱的雕刻拱門上方佈滿了繁複的花葉飾紋、尖頂和飛扶壁,是威尼斯哥德式建築風格的代表。
▲拱門設計相當精美。
威尼斯總督宮好精采,第一次看到天花板是用鍍金雕刻,可見過去威尼斯共和國是多麼富有。導遊在介紹的時候,彪彪邊聽邊做筆記還要邊拍照。離威尼斯旅遊已經時日久矣,看著筆記再查找資料,這篇真的寫好久,應該是部落客裡寫得最認真的了,當然還有很多沒介紹到,不過可以讓想參觀總督宮的人做個行前導覽,到了現場才不致於走馬看花,而是真的能了解其中意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