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島根景點】松江城、松江神社、興雲閣 | 乘坐堀川遊覽船遊日本國寶城,松江景點推薦。

依據日本《文化財保護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財」、「重要文化財」和「國寶」三個等級,而國寶就是從「重要文化財」中,依照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世界遺產公約》標準,選出具有藝術及傳世價值者,即為「國寶」。而松江城就是目前五大國寶城之一,也是僅存的12座天守閣之一。

堀川遊覽船

從飯店到松江城,我們選擇了搭乘堀(音同「哭」)川遊覽船。遊覽船共有3個下船點,分別為松江堀川交流廣場(松江堀川ふれあい広場)、京店卡拉科羅廣場(京店カラコロ広場)以及大手前廣場,距離前一晚住的御宿野乃最近的,即是卡拉科羅廣場的乘船處,從飯店到碼頭僅5分鐘就可到達,若要前往松江城,在大手前廣場下船即可。

▲船票購買處。

船票有外國人優惠價,日本本國人JP¥1500/人,但外國人只要JP¥1200/人,小孩JP¥600/人,所以記得要帶護照以便檢查,船票是一日乘船券,在營業時間內都可以無限次搭乘。

▲中文簡介及船票。

▲乘船處。

搭船的地方就在購票處前方樓梯往下走就到了,非常顯眼。當天我們遇到了非常友善的老奶奶和老爺爺,看到我們是外國人,主動詢問我們要去哪,甚至跟我們說目的地相同,到達目的地時會再提醒我們。

▲票價及乘船時間。

▲遊船路線圖。

船身長約8公尺,寬2公尺,約可容納約12位成人。等了一會兒船終於來了,工作人員會在岸邊協助,上船需要脫鞋進入,所以記得要穿襪子。每艘遊覽船都有一位船伕進行導覽,若遇不懂日文的旅客,船上也有語音導覽,共分為中、英、韓三國語言,在岸邊陪我們聊天的老奶奶和老爺爺上船便主動跟船伕說我們是外國人,船伕詢問我們從哪來?哪種語言可以聽得懂?我們說:「中文可以。」但沒想到放成韓文語音,一度引發了爆笑。

一上船,船伕就會說明,等下若遇到比較矮的橋,會將棚架降低,也會帶著大家一起練習幾遍才會出發,一路上只要聽從指示低下頭即可,不用擔心不知何時會降棚架。

堀川,其實就是松江城的護城河,若完整搭乘一整趟,大約需要50分鐘,沿途風景很美,剛好遇到繡球花盛開,超漂亮。聽說夏天是風鈴船,但我忘了有沒有聽到風鈴聲,冬天是有特色的暖桌船,每年10月還會舉辦「水燈路」,一路綿延的飄浮水燈,感覺超浪漫。

▲大手前廣場乘船處。

若要再搭船,記得到大手前廣場乘船登記處做登記,那邊有冷氣和椅子可以坐著等待,不要蹦蹦蹦,一下就跑到碼頭邊說要搭船,工作人員會請你先去登記喔!

松江城

下船後往右邊走,很快就到松江城了。這裡說明一下,所謂的「松江城」是一整個「城」,也就是目前所看到的一整片園區,裡頭有神社、興雲閣、天守閣等各式遺跡,因此松江城並非僅文章開頭的那棟建築而已。至於原本的「城」因為《廢城令》之故,除了天守閣之外的建築幾乎都拆除了,而這次我們主要就是要參觀「天守閣」。

松江城於1611年竣工,是由小瀨甫庵所設計,在江戶時代是松江藩的藩廳。而所謂的「藩」是江戶時代對於將軍直屬領地之外,其他領主所管轄的領地之稱。在「國寶松江城天守」紀念石碑對面,正是松江城的第一代城主堀尾吉晴(1544-1611年)的雕像。

松江城參觀門票,基本門票大人JP¥680,國中以下JP¥290,另外還有賣其他館場的共通套票,但我們最後僅參觀天守閣而已。

▲松江神社。

松江藩曾經歷三個政權,依序為堀尾家(1600-1633年)、京極家(1634-1637年)、越前松平家(1638-1871年)。在前往天守閣的路上有一個小神社,主祭神為越前松平家統治時的第一代藩主松平直政。松江神社本殿為1628年建立,原址於現在的松江市西尾町,1899年遷至此處。

▲興雲閣。

在松江神社旁有一棟非常吸睛的淺綠色歐式建築「興雲閣」,1903年落成,是日本最後一棟擬洋風建築,主要做為明治天皇到訪松江時所住的迎賓館,因為是要給天皇住宿所用,因此建築外觀的雕刻、裝飾都極為華麗,可惜因日俄戰爭之故,明治天皇始終未曾到訪,反而是當時的皇太子嘉仁親王於1907年到訪時曾留宿於此。

興雲閣中間經歷多次身分轉換,曾做為海軍人事部分室、松江市教委會事務局廳舍、松江鄉土館等,2013年開始進行整修,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內部保持得非常完好,進門就是一整片紅色地毯延伸至2樓,外頭的陽光灑進梯間,這面窗超適合拍照的。

內部有許多會議室及空間,但都圍有紅龍,無法走進去參觀,最大的展廳也以文件展的方式,展出興雲閣相關歷史。

▲一之門。

走了一段路後,終於看到一之門,從這裡進去即是松江城本丸之地,也就是天守閣所在,城內最重要之處。

一之門後即是售票口,有人工售票及機器售票,拿到登閣券後,就要進入今天主要參觀之處天守閣了!

▲松江城登閣券。

門票右邊為漫畫圖樣,是出身松江市的已逝漫畫家園山俊二所繪,不過他的作品並未翻譯成中文,大多數台灣人應該對他比較陌生。

「天守(閣)」二字是由織田信長所命名,是整個城內最重要的地方,不僅位於城中最高處,更是權力的象徵,城主可以在這裡眺望週邊,也可以指揮作戰。松江城高22.4公尺,面積為1700萬平方公尺,因為建於宍道湖邊,受湖氣影響較為潮濕,因此建築物外有塗媒防潮,與姬路城白色外觀不同。仔細觀察其簷角,似飛鳥展翅,因此也被稱為「千鳥城」,有另一說則是在閣內往南望,可以看到宍道湖畔有千鳥棲息,因而又被稱為「千鳥城」。

▲石垣。

松江城天守閣的石垣由大大小小不同的石頭所堆積,是建築物的根基。

▲鐵砲狹間。

彪彪參觀過的每個天守閣,幾乎都有這種狹間,主要目的是用來向外敵射箭或投擲石頭。觀察中式建築,若為條狀窗櫺,那麼必定是奇數,因為在華人陰陽五行觀念裡,單數為陽數,陽為吉祥之意,日本古文化深受大唐影響,狹間窗櫺為7根木條,不知是否受華人文化影響之故。

▲這裡可蓋紀念章,別忘了帶蓋章小本本來。

▲井戶。

通過剪票口,一入內就看見一口大井,這口深22.4公尺的井,供應了當時天守閣內的用水,也是五大國寶天守閣內,唯一一口在天守閣內的井。

▲舊鯱(音同「虎」)。

「鯱」是日本古人想像中的海獸,通常會裝飾於屋頂象徵權力,常見於各大天守閣。松江城這對舊鯱高為210公分,是現存天守閣內最大的鯱鉾,昭和年間維修時來不及回收再利用,因此目前屋頂上的鯱鉾為新加上,舊的就置於室內保存。

▲用鐵片包裹的柱子。

天守閣內有308根梁柱,其中有130根用鐵片包裹住,以增強其支撐度。

▲電視內播放著松江城相關史料。

天守閣內各樓層都有不同的展示主題,入口地階主要展示本棟建築的創建與修復,第一層介紹天守閣的特色,第二層為松江城歷代城主與藩士,第三層論保存歷史,第四層在說明建築本身,第五層能眺望整個松江市。

▲月山富田城的「富」字和堀尾家的家徽「分銅紋」。

閣內特別保留這塊木頭是有來歷。月山富田城是日本戰國早期的一座城堡,原為尼子氏所統治,後尼子氏為毛利氏所滅。1600年戰國末期的關原之戰後,堀尾吉晴被封派至此,但當時月山富田城已不敷使用,於是在松江改建新城,1611年堀尾吉晴因病逝世,遺骸就葬於月山富田城。目前看到的這根木頭,即是從月山富田城搬過來,因此上面刻有「富」字和堀尾家的家徽。

▲幾乎每層樓都可見的石落窗。

▲松平直政騎馬雕像。

▲登城時所敲擊的太鼓。

▲箱式廁所間。

再往上走,經過陡峭的銅木階梯,就是天守閣最高處,可眺望松江市景色。

站於高點,週圍景致一覽無遺,微風吹拂再加上日本乾燥的天氣,看著藍天白雲超美。

坐著堀川遊覽船又回到了卡拉科羅廣場,後面這座藤蔓攀爬的餐廳好美,忍不住一起拍張照,接下來要前往倉敷美觀地區,也是這次旅行中最想去的景點了!

松江城Information

✧推薦閱讀✧

【日本島根美食】RONJIN松江本店 | 逾70年老店,松江城週邊美食推薦!
【日本島根住宿】御宿野乃 | 濃濃日本風天然溫泉,松江住宿大力推薦。
【日本島根景點】倉敷美觀地區 | 保留百年屋舍的傳統街區
閱讀更多日本島根縣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