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蜜月之旅】威尼斯布拉諾彩色島 | 不是基隆正濱漁港,是五彩絢爛的童話小鎮Burano!

說到威尼斯,許多人會想到古老的建築、浪漫的貢多拉以及歡樂且神祕的面具節。但其實,距離本島不遠處,有一座繽紛亮麗小島,成排屋舍七彩耀眼,如同走進童話故事般令人難忘。

 

 

GO!布拉諾彩色島

早上09:00,團員們在大廳集合,搭上計程船準備前往布拉諾彩色島,路上經過威尼斯河道,眼前風景真的太美,趕緊用相機拍下來,本來以為這景象只能在明信片上看到,沒想到現在居然映在眼前。

▲古老城鎮的獨特韻味。

▲昨天搭乘貢多拉也有看到的聖瑪利亞德拉薩魯特聖殿。

▲漸漸遠離威尼斯本島囉。

計程船有室內和室外區域,原本以為坐在外面可以看到美麗風景,但行駛在海上時,海風狂吹加上太陽曝曬,吹到頭有點不舒服,因此如果有機會從威尼斯搭船到布拉諾島,請記得要選室內的位子喔!

說說布拉諾彩色島

戰亂移居

5世紀時,由於外族入侵,許多義大利北部及威尼斯本島居民,為了躲避戰亂而遷移至此,布拉諾島逐漸有人居住。然而,布拉諾雖然隸屬於威尼斯,但一直有其獨特的文化發展,彩色屋及手工蕾絲皆聞名於世,並非只是威尼斯本島的延伸。

 

七彩屋舍

布拉諾島位於威尼斯潟湖一帶,屬於溫帶氣候,夏天溫暖冬季濕冷,尤其秋冬之際更容易起濃霧。因為四週環海,島上居民大多以捕魚為生,當漁民在霧中返家時,這些顏色鮮豔的房子就成了最佳導航,讓漁民容易辨認出住家位置。

▲彩色房子是為了讓漁民辨認自家住宅。

 

手工蕾絲

威尼斯在文藝復興時期是重要的貿易中心,與東方國家,尤其是拜占庭帝國交流頻繁,威尼斯因而接觸到織品相關技術,並將技術引進布拉諾島。由於布拉諾男性多以漁業為生,女性則在家從事細膩手工藝,漸漸發展出自由編織的布拉諾蕾絲,因此布拉諾除了「彩色島」外,亦被稱為「蕾絲島」。

16世紀以降,布拉諾生產的蕾絲聞名歐洲,當時王公貴族視若珍寶,常用於貴族、宗教和宮廷裝飾,手工蕾絲也成為島上女性重要生計來源。

 

文化保存

為了保存島嶼獨特性並維護傳統文化,若居民想要重新粉刷屋舍,必須向政府提出申請,政府會根據房屋所在位置與週圍房屋顏色做搭配,指定顏色選項供居民選擇,若隨意更改顏色會受到罰款,並且在期限內粉刷回指定色彩。

▲每棟房子皆有規定的顏色。

1小時的自由

09:00集合,搭了40分鐘的船來到布拉諾島,迎來了短暫自由時間。島嶼不大,約莫1-1.5小時就能走完,沿著河道,兩排彩色房子成了寬闊大海上顯眼的存在,以七彩屋舍為背景,不管走到哪,相機隨手一拍,都極具特色。

▲布拉諾最熱鬧的街道。

隨意走逛,我們來到布拉諾最熱鬧的商業街道「加盧皮街」,街道名稱是以布拉諾著名作曲家巴爾達薩雷・加盧皮(Baldassarre Galuppi)命名,兩旁有許多餐廳和手工蕾絲店,許多遊客會坐在露天街道,享受悠閒時光。

▲手工蕾絲店。

在島上可以看見用蕾絲做成的各種物品,有些實用性真的不大,例如傘或扇子(笑),而且這些蕾絲製品都不太便宜,換算成台幣也要上千起跳,但後來想想,每一個商品都是居民一針一線織出來,如果能再回到布拉諾,我應該會買一把小傘回家放在紀念品櫃做收藏。

▲太陽大到僅能勉強睜開眼睛在橋上拍照。

順著河道走到底,站上木橋,可以拍到兩排彩色房子和出海口,就是下面這張照片,但今天太陽真的太大,陽光直射在臉上,拍到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一整排彩色房子拍過去真的很可愛,腳踏車停在牆邊,再加上居民剛好在晾衣服,是真實生活痕跡,不是刻意建造出來的場景,這就是真正的童話小鎮吧!

▲隨便一戶人家都好可愛。

▲把手加上倒影,變成了一顆愛心。

布拉諾的彩色屋已有數百年歷史,除了讓漁民在濃霧中辨認住家,其實還有另一說法是與瘟疫有關。據說在中世紀時瘟疫爆發,為了區分哪些人家受過感染,哪些住戶需要隔離,房子會被塗上不同的顏色。一些文獻也有提到,鮮豔色彩可能與防疫措施有關,如同當時某些地區會以石灰粉塗抹建築一樣,都是為了降低病菌傳播。

瘟疫說法並沒有廣為接受,目前依然以辨認住家較被人們認可。

▲政府嚴格管控房子顏色,所以整排看過去視覺相當和諧。

▲聖馬蒂諾教堂與傾斜鐘塔。

聖馬蒂諾教堂(Chiesa di San Martino Vescovo)建於16世紀,是島上重要的宗教建築,旁邊的鐘樓1680年落成,由於當時地基建在淤泥層上,鐘樓會隨著時間逐漸傾斜,因而有「布拉諾的比薩斜塔」之稱。當地政府會定期檢查鐘樓結構,目前安全無虞。

最後再看一眼布拉諾彩色島,我們就要往回走,搭船準備前往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了。

✎後記

台灣有很多地方模仿布拉諾,將建築漆成彩色,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拍照,但實際上台灣的彩色屋是以觀光為主,並未有文化做支撐。這次實際走訪威尼斯彩色島,親眼所見從地理和氣候因素發展而成的彩色房子,還有因東西方文化交流衍伸出的手工蕾絲製作,種種皆是文化保存,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基礎,才能吸引世界遊客前往參觀。彪彪覺得若台灣要發展觀光,應落實「愈在地愈國際」的理念,保存文化並加以發揚宣傳,而不是一昧地模仿國外,自身特色卻蕩然無存。

 

Instagram Reels

另外有製作短影音,
請點擊影片繼續觀看,
也歡迎追蹤我的IG。

✧推薦閱讀✧

【義大利蜜月之旅】威尼斯本島行程總覽 | 搭乘貢多拉遊覽,私房景點公開推薦。
【義大利蜜月之旅】都歐多皇宮酒店 Duodo Palace Hotel | 搭乘法拉利火車來到威尼斯本島飯店住宿推薦
【義大利蜜月之旅】威尼斯總督宮(道奇宮) | 威尼斯遊必訪景點,最高行政首長官邸
閱讀更多義大利蜜月之旅